瞻矚世紀高文:創業(ye) 者的兩(liang) 條經典三國曆史智慧
凡是創業(ye) 團隊共同進步,團結協作的大都取得了成果,凡是分崩離析的就必然遭受挫折。
看過《三國演義(yi) 》的都記得蜀漢的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。馬超在成為(wei) 蜀漢五虎將之前實際就很有名了,還打得曹操割須棄袍。其實蜀漢的五虎將都是十分厲害的人物,尤其是在曹操的眼裏,錦馬超打得他割須棄袍,趙子龍七進七出還斬殺了他數十將領,猛張飛燕人張翼德喝退大軍(jun) ,關(guan) 雲(yun) 長和他更是恩怨糾結,就連雲(yun) 長不願為(wei) 伍的黃忠也消滅了他的得意幹將。今天的這第一個(ge) 智慧我們(men) 主要說的是錦馬超。馬超之父馬騰被曹操滅殺了之後馬超算是奮起反抗,更是打得狼狽不堪,但是曹操並不甘於(yu) 失敗,痛定思痛,對馬超團隊施行了反間計,馬超果然中計並最終慘敗,不得已投奔張魯,又被諸葛亮設計而投奔劉備。但是終其一生自此之後終究沒有大成,蓋因團隊未能同步驟,心力不齊也!
這也是很多大企業(ye) 頃刻之間崩潰的根源,企業(ye) 發展到一定程度和創業(ye) 階段已然發生了根本的變化,受到各種掣肘也越來越多,權力分散失衡,關(guan) 係更加複雜化,領導團隊擴大,派係叢(cong) 生,再不易共同進步、團結協作,正如魏丞相所言:善始者實繁,克終者蓋寡。在取得成績了就容易飄飄然,誠以為(wei) 創業(ye) 者當深以誡之,切切!
凡是注重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創業(ye) 團隊都取得了成果,凡是不注重或者片麵注重的都必然遭受挫折。想要創業(ye) 取得成果,那必須注重經濟建設,失去經濟支撐,創業(ye) 團隊將失去生存基礎;想要創業(ye) 取得持續的成果,那必須注重文化建設,失去文化支撐,創業(ye) 團隊將失去發展基礎。
劉關(guan) 張桃園結義(yi) 之後,建立了自己的團隊,這個(ge) 團隊的核心經濟來源是張飛的產(chan) 業(ye) 變現,而後三兄弟在這個(ge) 經濟基礎上,團結奮鬥,最終以白身之軀建功立業(ye) ,帶著自己的一個(ge) 小隊伍,跟在大軍(jun) 閥後麵打黃巾軍(jun) ,還偶然間救了董卓的命,由於(yu) 征戰有功,封了個(ge) 縣令。在原始的基礎經濟上麵,開始有了自己的一畝(mu) 三分地,但是劉備劉皇叔為(wei) 什麽(me) 又被曆史的車輪毫不猶豫地推向了最終創業(ye) 失敗的結局呢?
雖然說曹操也未必算是比劉備成功,但是話雖然說是三國鼎立,實際上曹操的力量是最強大的,占據整個(ge) 北方,天下之大已經占有十之七八。而東(dong) 吳和西蜀兩(liang) 國總共才占據隻有十之二三。從(cong) 結果來看,曹操似乎比劉備要成功得多。
而劉備終其一生可以看得出來,先前的團隊沒有安身立命之本,好不容易有了個(ge) 平原縣令劉備的名頭,又掛印辭官,後來又投奔誰誰倒黴,走到哪裏哭到哪裏,能不倒黴嗎,所以哭是解決(jue) 不了問題的,但是劉備的哭是哭到別人的問題解決(jue) 不了,簡直就是坑隊友。
而從(cong) 一開始到皇叔白帝城托孤,可謂是先前因為(wei) 沒有勢力,也沒有實力,隻能注重文化建設,文化建設起來了之後,別人給他地盤,給他勢力也不好意思要了。結果呢,將自己陷入了苦地,守著小沛,不知道的還以為(wei) 劉備要變成劉邦崛起了呢,因為(wei) 劉邦最早就是沛公。結果徐州要讓給他,他不拿,無奈拿在手裏後,呂布來了又跟呂布幾易其手。後來到了荊州,荊州又想讓給他,結果又在那裏磨磨唧唧,這也不好意思,那也不可取,這樣便宜了曹操,甚至說是直接斷送了蜀漢基業(ye) 。如果劉備早得了荊州,赤壁之戰那荊州之兵也能成為(wei) 主力,更不易被曹操攆來攆去的,不得已隻能孫劉聯盟,也直接埋下了荊州這可釘子。如果荊州不存在借還之說,或許東(dong) 吳斷不可輕易攻伐。而隨著赤壁之戰的結束,這個(ge) 時候劉備方才想起來攻城略地占城奪池。而孫吳與(yu) 曹魏卻已然穩固。而與(yu) 此同時的關(guan) 鍵問題在於(yu) 先前受到文化影響的包括諸葛軍(jun) 師在內(nei) 的文臣武將都希望繼續這個(ge) 文化,劉皇叔在沒有任何文化改變的基礎上就忙於(yu) 稱王稱帝,很多衷心漢室的大臣們(men) 自然心懷不滿。而劉皇叔在占領一些城池之後分封一些將士,叫將士們(men) 博得過封妻蔭子本是無可厚非的,但是對於(yu) 興(xing) 複漢室可還是非常的遙遠,於(yu) 是臣子勸諫的局麵出來了,劉皇叔無形中得罪了兩(liang) 撥人,一撥是要想封賞的,一撥是想要興(xing) 複漢室的。諸葛亮為(wei) 什麽(me) 不幫曹操,趙雲(yun) 為(wei) 什麽(me) 放棄公孫瓚,關(guan) 羽為(wei) 什麽(me) 千裏走單騎,實際受到的影響就是興(xing) 複漢室,這就是他們(men) 的使命和責任,劉備一無所有的時候以皇叔至尊,而唯一讓眾(zhong) 人忠心耿耿的就是這兩(liang) 條一是跟著他有經濟,一是跟著他有文化,但是劉備終其一生要不就是文化過頭了,要不就是經濟過頭了,而且經濟過頭還是因為(wei) 自我膨 脹。
其實在當時興(xing) 複漢室是有很大的文化基礎的,首先一點就是東(dong) 漢鼻祖光武帝完成過這個(ge) 驚天偉(wei) 業(ye) ,所以後世的子孫也認為(wei) 可以再完成一次也沒有什麽(me) 大不了的,這其中諸葛亮,趙雲(yun) ,關(guan) 羽就是這一事業(ye) 的重要支持者。還有很多原本就是漢室文臣武將更是滿懷希望。但這個(ge) 時候誰也無法阻止曆史車輪的前進,所以我認為(wei) 劉備的文化前提就是錯的,打著一個(ge) 已經完全成為(wei) 過去式的旗號,不失敗才怪。而曹操重實際不重虛名,而又利用虛名為(wei) 實際進行服務,挾天子以令諸侯,天子是虛名,令諸侯才是實際。所以終究劉備阻止不了曹魏更阻止不了曆史進程,諸葛亮縱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也無能為(wei) 力,曆史潮流滾滾向前,不可抗拒,順之者昌逆之者亡。後人說三分天下諸葛亮,一統天下劉伯溫。這關(guan) 鍵就在於(yu) 文化基礎建設上麵,諸葛亮是逆時代行事,而劉伯溫是順應時代行事,實際意義(yi) 有極大的差別,文化構成的基礎也不同。而光武帝的成果也同樣是打破舊的王莽的新朝,建立起東(dong) 漢,東(dong) 漢也是漢,但是畢竟已經不是西漢了,蜀漢也是漢但是畢竟不是東(dong) 漢了,有其自己的獨立思想與(yu) 意識。但是蜀漢並沒有完成這個(ge) 文化建設的過渡,這也是諸葛孔明以經天緯地之才止步三分天下的根本所在。
在曆史的曲折路上,終究是劉備受到自己樹立的文化的綁架,同時有缺乏經濟的強力支撐,要知道曹操刺董卓失敗後便逃回老家去了,立馬便通過經濟基礎招兵買(mai) 馬,招賢納士成為(wei) 了一方諸侯。
由此觀之,創業(ye) 者必須注重經濟建設,同時還必須同等注重文化建設,兩(liang) 者缺一不可,亦不可偏廢。
高文
2019年5月21日